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日益成为婚姻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为了明确夫妻间的财产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及债务清偿等事项,夫妻财产约定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特别是夫妻约定财产制,为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离婚时的财产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文将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出发,探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约定及其法律效力。
一、《民法典》关于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规定
(一)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即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
(一)对内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按照约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这意味着,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事项应当按照约定执行。如果一方违反约定,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二)对外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道该约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这里的“知道”,不仅包括知道约定的存在,还包括知道约定的具体内容。如果第三人不知道该约定,那么该约定对第三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三、夫妻财产约定的实践应用
(一)约定形式与内容
夫妻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确保其明确性和证据效力。在内容上,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事项。此外,还可以约定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债务清偿责任、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的清算及分割等。
(二)约定时间
夫妻财产约定可以在结婚前、结婚时或结婚后作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作出约定,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并采用书面形式,都具有法律效力。
(三)约定效力与公证
虽然公证不是夫妻财产约定的必经程序,但经过公证的财产约定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公证可以确保约定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减少后期争议。因此,建议夫妻在签订财产约定时尽量进行公证。
四、夫妻财产约定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约定不明确或存在歧义
如果夫妻财产约定不明确或存在歧义,可能导致后期争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夫妻在签订财产约定时应尽量明确具体条款的含义和范围。如果确实无法避免歧义,可以在约定中设置解释条款或争议解决机制。
(二)约定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
夫妻财产约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如果约定内容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则该约定无效。因此,夫妻在签订财产约定时应确保约定内容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三)约定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问题
如前所述,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取决于第三人是否知道该约定。为了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交易安全,夫妻在签订财产约定时可以考虑将约定内容告知可能涉及的第三人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第三人知悉约定内容。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夫妻财产约定不明确导致争议
某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了一份财产约定书,但未明确约定某处房产的归属。后双方因感情不和离婚并就该房产的分割产生争议。法院经审理认为该财产约定不明确导致无法确定房产归属,终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将该房产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并进行分割。
案例二:夫妻财产约定违反法律规定导致无效
某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签订了一份财产约定书,约定将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归另一方所有。然而该约定违反了《民法典》关于个人财产不得随意处分的规定导致无效。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约定无效并判决房产归原所有人所有。
六、结论
夫妻财产约定作为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明确夫妻间的财产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及债务清偿等事项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特别是夫妻约定财产制为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离婚时的财产关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夫妻在签订财产约定时应遵循法律规定明确约定内容并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其法律效力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昊程昊律师事务所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400-1812-928
微信号:131-6295-0809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