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法律百科>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与限制

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与限制

2024.09.29 作者: 管理员 325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权利,其中人格权作为民事主体基本、重要的权利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本文将从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入手,深入探讨其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人格权行使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以期为人格权保护提供全面的法律视角和实践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权利,其中人格权作为民事主体基本、重要的权利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本文将从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入手,深入探讨其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人格权行使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以期为人格权保护提供全面的法律视角和实践指导。

45.jpg

一、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

1.1 人格权的基本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还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这一条款明确了人格权的基本框架和内涵,为人格权的全面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

1.2 具体人格权的保护范围

1.2.1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人格权中基础、重要的权利。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条至第一千零四条分别规定了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其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身心健康均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2 姓名权与名称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至第一千零一十七条详细规定了姓名权与名称权。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和名称的简称等,也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1.2.3 肖像权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其肖像所享有的权利。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至第一千零二十三条明确了肖像权的具体内容。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合理实施某些行为时,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如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等。

1.2.4 名誉权与荣誉权

名誉权与荣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重要人格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至第一千零三十一条规定了名誉权与荣誉权的相关内容。自然人、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自然人、法人的名誉。自然人、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自然人的荣誉称号,禁止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1.2.5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依法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民法典第六章专章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同时,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至第一千零三十九条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处理原则、处理规则以及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等。

二、人格权行使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2.1 公共利益限制

人格权的行使并非绝对无限制,当人格权的行使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律往往会对人格权进行一定的限制。例如,《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九条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体现了人格权行使过程中的公共利益限制原则。

2.2 他人权利限制

人格权的行使还可能受到他人权利的限制。例如,在姓名权与名称权方面,自然人虽然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人、非法人组织虽然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但不得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名称权。在肖像权方面,虽然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但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属于合理使用情形。

2.3 法律规定限制

除公共利益和他人权利限制外,人格权的行使还可能受到法律规定的直接限制。例如,《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这一条款直接限制了人格权的处分权能,确保人格权的专属性和不可侵犯性。此外,《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三条还规定,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这一条款进一步明确了人格权许可使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

2.4 合理使用限制

合理使用是对人格权行使的一种特殊限制方式。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可以不经人格权人同意而合理使用其姓名、名称、肖像等人格标识。例如,《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了合理使用肖像权的五种情形: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使用肖像权人已经公开的肖像;为实施新闻报道使用肖像权人的肖像;为依法履行职责使用肖像权人的肖像;为展示特定公共环境使用肖像权人的肖像;以及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使用肖像权人的肖像的其他行为。这些合理使用情形体现了人格权行使过程中的利益平衡原则。

三、人格权保护的实践意义

3.1 维护个人尊严与自由

人格权的全面保护有助于维护个人的尊严与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格权的保障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具体人格权的保护则关乎个人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评价;隐私权的保障则是个人私生活安宁和私密信息不受侵犯的重要保障。通过全面保护人格权,可以有效维护个人的尊严与自由,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2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人格权的保护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格权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例如,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标识的商业化利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隐私权的保护则关乎个人信息的安全与流通。通过完善人格权保护制度,可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与隐私权的尊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3.3 强化法治观念与公民意识

人格权的保护还有助于强化法治观念与公民意识。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其保护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和公民权利保障的状况。通过全面保护人格权,可以增强公众的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同时,也可以促使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更加重视人格权的保护,依法履行职责和义务,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结论与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广泛而具体,涵盖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多个方面。同时,人格权的行使也受到公共利益、他人权利、法律规定和合理使用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全面保护人格权不仅有助于维护个人的尊严与自由、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强化法治观念与公民意识;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展望未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格权保护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昊程昊律师事务所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多一份参考,总有益处。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服务类型
请选择
公司事务
私人事务
企业合规
公司名称
点击更换验证码
  • 首页
  • 留言
  • 微信
  • 电话
  • 顶部
  • 复制成功

    微信号:131-6295-0809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获取方案及报价

    我知道了